【编者按】2020年春天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,首站落脚北仑,这片土地就此铭记下深深的奋进印记。五年时光匆匆而过,北仑在时代的画布上挥毫泼墨,绘就出一幅令人惊叹的崭新画卷。
为深入探寻北仑的变迁脉络,凤凰网宁波再次深入北仑企业,精心策划相关系列报道,聚焦北仑在经济、社会、科技等多领域多维度的突破性进展,从产业升级的壮阔图景,到社区民生的细腻改善;从科创动力的澎湃涌动,到企业转型的砥砺奋进,全方位、深层次地展现北仑如何将政策机遇巧妙转化为发展实效,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,实现自我跨越。
即日起,相关报道将陆续在凤凰网宁波频道发布,带您一同见证北仑这五年踔厉奋进的坚实足迹,与您共赏一个日新月异、活力四射的新北仑。
从1994年租用15亩厂房起步,到如今构建横跨三大洲的产业生态,贝发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到平台生态的蝶变,其发展轨迹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。
“笔尖上的长征”:核心技术突破记
在贝发历史陈列馆,一组泛黄的老照片定格着关键瞬间:2016年,由贝发牵头,联合中科院、东华大学、太原钢铁组建的科研攻关组正式成立。彼时,中国年产400亿支圆珠笔,但笔尖钢却长期依赖进口。“当时瑞士的笔头机每台要价300多万,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担得起的。”贝发集团人力行政总监王龙起指着一台锈迹斑斑的老设备说。
为什么当年造不出好笔?王龙起介绍:“主要原因在于:一是解决不了线材问题,笔头所用钢材对硬度要求极高;二是笔头的加工工艺存在不足;三是墨水和笔头的匹配不佳。”
贝发协同各方,重点研发了笔头工艺和模程的匹配技术,实现了笔头机在国内的量产。“这体现了我们的技术实力如今,贝发不仅实现笔头机国产化,更成为全国制笔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单位。”王龙起说。
"蚂蚁雄兵"模式:供应链生态进化论
据介绍,贝发集团在安徽布局产业园后,大举开展了供应链业务。“此前我们主要出口圆珠笔、中性笔和金属笔等产品,后期开始整合资源,以满足客户一站式需求”。王龙起介绍,“目前,我们的供应链库拥有 3300 多家供应商,常态化合作的企业有600-800家,其中约6成在浙江省内。”
宁波是中国著名的民营制造业集聚地,大量中小企业没有自主品牌,也无需销售团队,依靠链头企业带动,专注生产几款单款产品,做得极为精细,性价比很好,也就具有了市场竞争力。“小企业专注做精一两款产品,我们负责系统集成。”这种“链主+蚂蚁雄兵”的生态,已经成为贝发集团在国际市场攻坚执锐的利器。
"文化芯片"战略:从制造到创造跃迁
文创展厅里,一只“海定波宁”的创意礼品引发关注。一支精美的笔,泛着淡淡的蓝黑色冷光,衬托着金色的笔饰,显得高贵大气,而波浪翻滚的封面笔记本,印着“知行合一”的红色封面的文创产品。“这款是2014年为宁波定制的,它代表着宁波文化,是极具特色的伴手礼,蕴含着海洋文化、丝绸文化,还有阳明文化中‘知行合一’的理念”。据介绍,团队结合国内外大型活动和赛事,开发出系列文化IP产品。
在展厅,看到了贝发为奥运会专门打造的笔。王龙起指着一支笔说“大家看,这款笔的笔身设计成了鸟巢的形状,它是为2016年杭州G20峰会特制的。”
"新航海时代":品牌出海进行时
目前欧美市场产品增速已经放缓,贝发加大了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品牌推广力度。
其实早在20年前,贝发集团快速发展的初期,业务已经拓展到了欧美、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,吸引了大量国外忠实客户,并与世界 500 强企业沃尔玛等众多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“我们的产品已经成熟,性价比很高。而且,我们采用的是欧美的标准,进军这些市场根本不成问题。”王龙起信心满满。
近年来,贝发集团还参加进博会、广交会、华交会等展会,也许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就可以看见贝发集团“宁波研发、东南亚制造、全球配送”企业生态格局的动人场景。
链主企业的时代担当:
“200米书写挑战”——这是贝发对每支笔的硬指标。笔尖划过特制纸卷,沙沙声中,仿佛听见中国制造向高端攀升的脚步声。
从解决“造不出好笔”的痛点,到攻克“链主企业”的课题,贝发的进化史揭示着深刻规律:制造业升级不是独角戏,而是生态共舞。当链主企业搭建好创新基础设施,无数“隐形冠军”就能在细分领域绽放光彩。这种生态赋能,或许比单项技术突破更具长远价值。
站在新起点,贝发人正在书写新篇章。正如王龙起所说:“过去我们解决的是‘笔尖难题',现在要破解的是‘生态命题'。”这支书写过奥运辉煌、G20风云的笔,正在擘画中国制造新的传奇。
(凤凰网宁波 赖刚 通讯员 张若曦 张超伶 实习生 吕楠亚)